大学:1753字 中庸:3568字 论语:13700字 《大学》《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
共计3千字左右。《大学》原名为《大学章句》,是中国古代典籍《礼记》中的一部分,由南宋朱熹整理,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大学》共计1万余字,包括了学习的方法、道德要求、治国理政等多个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中庸》和《大学》的版本众多,不同版本的文字数量可能会略有差异。
这是原文,共2212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
1. 《大学》:《大学》是《论语》的第十三篇章,是一篇论述教育与修身治国的重要文章。根据传统的版本,大致包含约1,400个字左右。2. 《中庸》:《中庸》是《论语》的第十四篇章,探讨了中庸之道和人的修养。根据传统的版本,大致包含约1,100个字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字数统计可能会因不同版本的文
《大学》全文共有2212字。字数统计:《大学》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全文共计2212字。内容概述:该文主要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些理念在中国古代社会具有深远影响。历史地位:《大学》最初是《小戴礼记》中的篇章之一,后被推崇为儒家经典之一,与《中庸》《论语》《孟子》并列为“
《大学》一共2212个字。(重复不算);《中庸》总字数:3568字(算标点4463字);《中庸》出自《礼记》,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三十一篇。《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据说是由汉宣帝时人戴圣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编而成。宋代以前,学者皆主张《中庸》是
大学一共有两千字左右。大学原出自礼记,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相传是孔子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所作,由汉人戴圣礼学家所编的一部典章制度选集。后由宋代理学家朱熹将其和中庸两篇从礼记中抽取出来,与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并被确立为“四书之首”。此后,
《大学》一共多少字? 《大学》一共2212个字。。这里有全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
《大学》全文共有2212字。字数统计:《大学》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全文共计2212字。内容概述:该文主要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些理念在中国古代社会具有深远影响。历史地位:《大学》最初是《小戴礼记》中的篇章之一,后被推崇为儒家经典之一,与《中庸》《论语》《孟子》并列为“
《大学》一共2212个字。(重复不算);《中庸》总字数:3568字(算标点4463字);《中庸》出自《礼记》,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三十一篇。《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据说是由汉宣帝时人戴圣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编而成。宋代以前,学者皆主张《中庸》是
《大学》共有2212个字,其中不重复的字数量较多,具体数量未明确提及。然而,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全文来大致估算不重复字的数量。以下是从《大学》中选取的部分内容,以展示其丰富性和独特性: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共有多少字?不重复的字有多少? 《大学》全文共计2212字。《中庸》总字数为3568字,算上标点符号,共计4463字。大学之道,旨在弘扬光明的品德,在于净化民众,在于追求至善境界。要达到目标,需先确立目标,继而内心安定,继而内心宁静,继而内心平静,继而内心有所思量,最后才能得到真知灼见。事物有其本末之分,事情有其始末之别,明辨
《大学》一共2212个字。。这里有全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
《大学》全文共有2212字。字数统计:《大学》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全文共计2212字。内容概述:该文主要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些理念在中国古代社会具有深远影响。历史地位:《大学》最初是《小戴礼记》中的篇章之一,后被推崇为儒家经典之一,与《中庸》《论语》《孟子》并列为“
大学一共有两千字左右。大学原出自礼记,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相传是孔子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所作,由汉人戴圣礼学家所编的一部典章制度选集。后由宋代理学家朱熹将其和中庸两篇从礼记中抽取出来,与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并被确立为“四书之首”。此后,
大学全文有多少字 《春秋》。其中,《大学》的字数约为1753字,《中庸》的字数约为3568字,《论语》的字数约为15919字,《孟子》的字数约为3462字,《诗经》全书共39224字,《尚书》全书共32063字,《礼记》全书共5270字,《周易》全书共16589字,《春秋》一书共16000字。因此,四书五经的总字数约为159000字。
由王国轩译注的书籍《大学》与《中庸》是中华书局在2006年9月1日出版的力作,共计70000字,分为147页。《大学》作为《礼记》中的核心篇章,其核心理念是人的修身,强调“自天子至庶人,皆以修身为本”。书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不仅强调内省,更主张通过与外物互动,探求事物本质,以获取
《中庸》原名为《中庸章句》,是南宋朱熹根据《论语》中孔子的一段话整理修订而成的,是一部比较短小的著作,共计3千字左右。《大学》原名为《大学章句》,是中国古代典籍《礼记》中的一部分,由南宋朱熹整理,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大学》共计1万余字,包括了学习的方法、道德要求、治国理
《大学》一共2212个字。(重复不算);《中庸》总字数:3568字(算标点4463字);《中庸》出自《礼记》,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三十一篇。《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据说是由汉宣帝时人戴圣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编而成。宋代以前,学者皆主张《中庸》是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总字数大约在二十万到三十万字之间。其中,《论语》是最短的,大约只有一万余字。《孟子》的字数稍多,约有十余万字。《大学》和《中庸》的字数也大致相当,均为几万字不等。四书所蕴含的思想文化极为丰富,是中国古代文人必读的经典著作。五经则
2. 《中庸》:《中庸》是《论语》的第十四篇章,探讨了中庸之道和人的修养。根据传统的版本,大致包含约1,100个字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字数统计可能会因不同版本的文字和排版而有所差异。以上提供的数字仅为近似参考,以帮助您对《大学》和《中庸》的篇幅有一个大致了解。
《大学》全文共计2212字。《中庸》总字数为3568字,算上标点符号,共计4463字。大学之道,旨在弘扬光明的品德,在于净化民众,在于追求至善境界。要达到目标,需先确立目标,继而内心安定,继而内心宁静,继而内心平静,继而内心有所思量,最后才能得到真知灼见。事物有其本末之分,事情有其始末之别,明辨
《大学》《中庸》有多少字 《大学》一共2212个字。。这里有全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
《大学》全文共计2212字。《中庸》总字数为3568字,算上标点符号,共计4463字。大学之道,旨在弘扬光明的品德,在于净化民众,在于追求至善境界。要达到目标,需先确立目标,继而内心安定,继而内心宁静,继而内心平静,继而内心有所思量,最后才能得到真知灼见。事物有其本末之分,事情有其始末之别,明辨
《大学》一共2212个字。(重复不算);《中庸》总字数:3568字(算标点4463字);《中庸》出自《礼记》,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三十一篇。《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据说是由汉宣帝时人戴圣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编而成。宋代以前,学者皆主张《中庸》是
《大学》全文共有2212字。字数统计:《大学》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全文共计2212字。内容概述:该文主要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些理念在中国古代社会具有深远影响。历史地位:《大学》最初是《小戴礼记》中的篇章之一,后被推崇为儒家经典之一,与《中庸》《论语》《孟子》并列为“
大学一共有两千字左右。大学原出自礼记,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相传是孔子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所作,由汉人戴圣礼学家所编的一部典章制度选集。后由宋代理学家朱熹将其和中庸两篇从礼记中抽取出来,与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并被确立为“四书之首”。此后,
《大学》共有多少字? 大学:1753字 中庸:3568字 论语:13700字 《大学》《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
《大学》作为儒家核心著述,全书1546字,深刻阐述了三纲和八目,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三纲八目构成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影响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三纲强调了成为完人的标准:发扬崇高的德行,影响他人变得更好,不
这是原文,共2212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
《大学》全文共有2212字。字数统计:《大学》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全文共计2212字。内容概述:该文主要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些理念在中国古代社会具有深远影响。历史地位:《大学》最初是《小戴礼记》中的篇章之一,后被推崇为儒家经典之一,与《中庸》《论语》《孟子》并列为“
1. 《大学》:《大学》是《论语》的第十三篇章,是一篇论述教育与修身治国的重要文章。根据传统的版本,大致包含约1,400个字左右。2. 《中庸》:《中庸》是《论语》的第十四篇章,探讨了中庸之道和人的修养。根据传统的版本,大致包含约1,100个字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字数统计可能会因不同版本的文
《大学》一共2212个字。(重复不算);《中庸》总字数:3568字(算标点4463字);《中庸》出自《礼记》,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三十一篇。《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据说是由汉宣帝时人戴圣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编而成。宋代以前,学者皆主张《中庸》是
大学一共有两千字左右。大学原出自礼记,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相传是孔子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所作,由汉人戴圣礼学家所编的一部典章制度选集。后由宋代理学家朱熹将其和中庸两篇从礼记中抽取出来,与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并被确立为“四书之首”。此后,
《大学》一共多少字 大学一共有两千字左右。大学原出自礼记,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相传是孔子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所作,由汉人戴圣礼学家所编的一部典章制度选集。
后由宋代理学家朱熹将其和中庸两篇从礼记中抽取出来,与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并被确立为“四书之首”。此后,大学成为科举考试的钦定科目。大学全文总共2000多字,其开篇的200字为全篇的提纲挈领,也是全篇的精华所在。
大学的概述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
问题一:大学一书共有多少字? 大约2580字(含标点符号),不含标点符号2152字。
以下是《大学》全文:
第一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破题】
大学是“四书”之一。“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本篇选录的部分提出了“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既是全文的宗旨,也是儒家教学的目标。
【注释】
[1]道:宗旨。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使彰明、弘扬的意思。第二个“明”即光明正大的品德的意思。
[3]亲民:使人弃旧图新、从善如流。
[4]知止:知道目标的所在。[2]
第二章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第三章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第四章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n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n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五章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第六章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盖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又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于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己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第七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第八章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粒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第九章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第十章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
问题二:《大学》到底有多少字啊? 《大学》分为经、传,两个部分。“经”的部分是核心,“传”是解释“经”的,经一章,传十章。“经”多少字啊?注意,205个字。解释经那个传是10章,多少字啊,朱熹统计了,是1546个字,我数了一下,是1548个字,差两个字,我先后数了五遍,还是1548个字,这里差异在什么地方啊?还要研究。这样《大学》经和传合起来,朱熹统计是1751个字,我统计是1753个字,我们现在写篇文章洋洋万言啊,它1753个字。但是,字数虽少,含义深刻。
问题三:《大学》这本书一共有多少字 这是原文,共2212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n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n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粒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e矩之......>>
问题四:国学《大学》全文共有多少字数? 《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当代很多学者认为实际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是讨论古代汉族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在宋代以前,《大学》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遂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为“四书”之一;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
《礼记》中的《大学》,不含标点和章节名:1889字。
《大学章句》本,不含标点和章节名:3010字。
问题五:我的大学有多少字 大约有170千字,希望能帮到你。其实字数不重要,读懂才重要,望采纳
问题六:大学的作文要写多少个字 要1200字呀
问题七:四书的大学篇全文多少字 《中庸》大约有13946字,大约一个月看完,那要看你的速度!《大学》大约有6182字,应该几个星期就看完了!《论语》大约有8474字,几个星期可以看完!《孟子》大约有14593字,大约一个月以上看完!全部大约要两个月看完!
问题八:大学第一章有多少字数 《大学》分为经、传,两个部分。经的部分是核心,传是解释经的,经一章,传十章。经",205个字。
问题九:国学大学一共有多少字 你好,首先我要说我自己本身就是一名在读的大学生,并且我们也在接受国学方面的教育对于我来讲我真的从国学学习中得到的最大改变一是思想,二是心性观点有很多,但你提出的问题过于笼统如果愿意是否可以缩小您的范围??
问题十:《大学》是一篇文章还是一部书大概有多少字? 《大学》概述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
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以朱熹《大学章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本篇就是采用的《大学章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