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充值真人注册-super365体育官网下载-365bet体育开户

中高端显卡王者之战,12款GeForce GTX 760横评

中高端显卡王者之战,12款GeForce GTX 760横评

拼 命 加 载 中 ...

显卡横评是一种全面体现参测显卡性能、温度、功耗、静音及超频能力的文章,也是最能体现显卡综合性能的测试。超能网每年都会根据市场和玩家的反馈做一次显卡显卡横评,2011年有千元级的显卡横评、2012年有HD

6770显卡和年底的1200-1800元显卡横评,这一次我们的横评目标选择了GTX

760显卡,市场区间在1799-1999元之间。

GTX 760是NVIDIA上半年发布的新一代GTX

700家族中的第三位成员,上市三个月来各种公版和非公版显卡型号已经丰富起来,价格一直很稳定。我们挑选了9家显卡公司的12款显卡评测,在这篇评测里读者可以从看到这12款显卡在性能、超频、温度、功耗、噪音及显卡自身的特色功能、安装兼容性和易用性上的各自表现,我们也会根据他们的表现计算出显卡的超能指数和性价比指数,给予读者选购时的参考意见。

1499-1999元游戏显卡市场

今年的显卡市场相比2012年显得有些平静,AMD和NVIDIA发布新卡的力度都不大,上半年AMD除了一个不在国内上市的HD

7790之外都没新卡,NVIDIA倒是发布了GTX Titan、GTX 780、GTX 770和GTX

760多款显卡,不过前两个是基于GK110核心的,定位非常高端,GTX 770是GTX 680的高频版,只有GTX

760是GK014核心的新衍生品,定价在1799元,上攻1999元市场以上的HD 7900系列,下打1499元的HD 7800系列。

在GTX 760所处的市场区间中,AMD方面可选的是HD 7950,目前HD

7950差不多也要1799元,二者的性能也非常接近,是GTX 760最直接的对手。在NVIDIA阵营中,GTX 760则要替代老将GTX 660 Ti。

GeForce GTX 760显卡的规格简介

在介绍我们选择GTX 760做横评的缘由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GTX 760的基本规格。

GTX 760使用的也是GK104核心,GTX 680和GTX 770使用的是完整的1536个CUDA单元的GK104-400核心,GTX 670的GK104核心是屏蔽了1组SMX单元、192个CUDA单元的GK104-325核心,GTX 660 Ti使用的是屏蔽一组SMX单元和一组显存控制器的GK104-300核心,GTX

760使用的是屏蔽2组SMX单元、但是保留完整显存控制器的GK104-225核心。

GTX 760拥有1152个流处理单元,96个纹理单元和32个ROP单元,核心频率980MHz,加速频率1033MHz,搭配256bit

GDDR5显存,容量2GB,频率为1502MHz,带宽192GB/s。

GTX 760的性能及优势

一款显卡要想获得市场和消费者认可,自身必须有突出的优势,包括性能、价格、功耗、发热以及厂商的支持度。GTX

760所在的市场涵盖了1499-1999元级别,HD 7870在这个价位已经没什么优势,HD 7950、GTX 660 Ti的性能与GTX

760在伯仲之间,HD 7950 Boost要略好一些,但是HD 7900系列处于退市边缘,GTX 660 Ti的地位也要被GTX 760取代,买新不买旧。

高端显卡的3DMark性能指数(GTX 760为基准)

AMD前不久将HD 7950的价格降到1799元,主要原因还是1799元的GTX 760与之性能相近,这里以3DMark Fire Strike场景得分为例子将主流的高端显卡性能做了个排行,可以看出公版GTX 760的性能确实与HD 7950接近,如果是非公版的话也能跟HD 7950 Boost版一争高下。如果用户对性能要求更高,两块GTX 760组成SLI模式的性能则超过GTX 780而直追GTX Titan,但是价格则要低得多。

再往后看看一些,GTX 760作为新品有着更长远的市场。随着旧产品的退市,AMD发布的Radeon R9 280X、R9

270X系列也会在本月上市,前者基本是HD 7970的马甲版,定价在299美元,后者是HD 7870的马甲版,定价199美元,而GTX

760国外定价是249美元,国内是1799元人民币,而且价格也在稳步下滑,目前已经有公版GTX 760触及1499元的冰点线了,我们也非常看好GTX

760的市场前景。

此次的横评就选择了GTX 760,总共有9家主流NVIDIA阵营显卡厂商的12款GTX

760参测,其中多数都是高频率的非公版,无论散热器还是供电用料亦或者是游戏性能都比公版GTX 760更上一层楼,在应对即将到来的AMD新卡时会有更强的竞争力。

十二款参测GTX 760显卡规格简介

本次收集到的GTX 760显卡总共有十二款,分别来自索泰、华硕、微星、影驰、技嘉、盈通、映众、昂达和七彩虹这九大品牌,其中的11款都是非公版设计,只有昂达的GTX

760典范是纯公版血统的,这也是昂达典范系列的特色,毕竟还是有很多玩家认公版设计的。

参测的十二款GTX 760显卡分别是:

- 索泰GTX 760至尊版OC+

- 华硕GTX 760龙骑士

- 华硕GTX 760 DC2OC-2GD5

- 微星GTX 760 Hawk

- 微星GTX 760 Gaming

- 技嘉GV-N760OC-2GD rev 2.0

- 影驰GTX 760 HOF名人堂

- 盈通GTX 760游戏高手 4GB

- 映众GTX 760超级冰龙版

- 昂达GTX 760典范版

- 七彩虹GTX 760烈焰战神U

- 七彩虹GTX 760烈焰战神X

这十二款显卡的详细规格及价格如下:

十二款参测GTX 760显卡规格表一

十二款参测GTX 760显卡规格表二

十二款参测GTX 760显卡规格表三

十二款参测GTX 760显卡规格表四

我们的评分标准-超能指数

这次GTX 760横评的评分基本沿用了之前我们制定的超能指数评分标准,但此次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合理的调整。这次测试的显卡都是GTX

760核心的,虽然12款显卡的核心频率不同,但是总体来看他们的3D性能差距不是很大,在某些手动跑的测试中频率上的差距甚至会淹没在误差之内,所以本次横评的性能测试部分做了简化,只跑了3DMark中的Fire

Strike场景得分。

我们更愿意看到同类型显卡的差异化品质,比如温度、噪音等对用户使用体验有很更大影响的项目,这次还将显卡的安装兼容性及易用性设计作为一个考虑因素,包括他们的长度、插槽位及重量,大散热器的显卡在温度和噪音上会占优势,但是他们对机箱的要求以及过高的重量带来的长期使用问题也会影响用户的选择愿望,这些人性化因素也是应该考虑的才对。

最终确定的新标准如下:

超能指数(满分100分)

一:外观印象:总分9分

1. 外观造型——7分 2. 视频接口——2分

二:规格与功能:26分

1. 供电用料——15分

2. 兼容性及易用性——5分

3. 特色功能——5分

4. 显卡附件——1分

三:数据测试:65分

1. 游戏性能——15分 2. 超频性能——15分 3. 散热——10分 4. 噪音——20分 5. 功耗——5分

打分的原则及超能指数

外观及规格、功能部分不涉及具体的数据,所以只能根据每个显卡的具体表现来打分,其中有些分数免不了有编辑的主观看法,比如外观、兼容性之类的,每个人对这些类别的要求和感触不一样,但是我们还是尽力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来看待每个产品的优缺点。

涉及数据测试的项目还是遵循了惯例,原则上是每个子项目中表现最好的得满分,其他显卡根据比例来算分,性能测试及超频测试中还因为正比关系使得差异过小,因此又继续做了二次方处理以拉开差距。

噪音是通过分贝仪在显卡下方1cm处测得的实际数值来判定的,但是噪音有它的独特性,测试中分贝值会有波动,即便是多次测试的平均值,45分贝和47分贝实际上都是一个量级的,人耳不会听出这么准确的差别,因此这个项目也是按照噪音分贝分区间打分的。

每个项目的测试中还会详细给出测试时的情况和所用的测试方法。

上述所有项目的总分汇总起来就是超能指数,它反应了这个显卡的综合实力。

性价比指数

性价比 = k * 超能指数m / 价格 + 2 * 保修年数

前面的超能指数反应的是显卡的性能、规格表现,性价比指数反应的是在这个指数下显卡的性价比因素,它考虑到了显卡的价格和保修期限,量化成具体数据是为了更好的比较。

当然,超能指数和性价比指数反应了这款显卡的实际表现,但是每个玩家选择实在太多了,世界上不可能存在按照某个成绩来决定显卡选择的标准,最后的总结中我们还是会按照显卡突出的优点和缺点来做个点评,并给出我们的推荐。

参测显卡外观和接口——外观篇(7分)

虽然显卡普遍是要装到机箱内的,再好看的外表也要被淹没在黑乎乎的空间内,但是外观依然是消费者直接接触到的首要因素,卖相的良好的显卡才对消费者有吸引力,即便是风靡千万美少女、少妇的高帅富,靠前的属性也是高帅。

虽然满分是7分,不过这些显卡中感觉并没有哪一个显卡在外观上能达到100%满分水平,索泰的新版GTX 760至尊OC+换用了土豪金外壳,虽然听着俗气,但是市场还就认这个,微星的Hawk、华硕的GTX

760龙骑士外观也是久经考验的。

影驰GTX 760 HOF其实是配色最突出的,纯白PCB和纯白散热器很显眼,显得小清新。技嘉的风之力3x散热器一直是苗条的代名词,不过DVI接口未做屏蔽,也缺少金属背板,这都会给它拉低分数。

参测显卡外观和接口——接口篇(2分)

参测的GTX 760显卡在接口上的区别其实是最小的,因为除了GTX 760 HOF的接口做了改变之外,其他显卡都延续了公版的双链DVI、单链DVI、HDMI和DP接口配置,影驰GTX

760 HOF则变成了3个mini HDMI和1个DP接口。

按理说与众不同的GTX 760 HOF应该会获得加分,但是更换HDMI接口也是有利有弊,对高清要求较高的玩家能从中获益,但是缺失了最常用的DVI接口也会让更多玩家麻烦一些,虽然影驰在附件中赠送了mini

HDMI线和DVI转接头。最终权衡之下,影驰GTX 760 HOF独特的视频输出接口也视为同样的分数,更多的mini HDMI接口赠送的mini HDMI线已经在附件和特色功能中算了分,这里不应该再重复加分。

参测显卡的安装兼容性和易用评分(5分)

为了获得更好的散热及静音优势,厂商可以选择将散热器规模做的更大,甚至使用三风扇,影驰GTX 760 HOF、映众GTX 760超级冰龙、七彩虹GTX

760烈焰战神U、索泰GTX 760至尊OC+都是这样的例子,但是这样做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显卡的体积或者重量超标,安装要求比较高。

这一节的评分就是考察显卡在兼容性和易用性上的得分的,不仅有显卡的重量、长度、插槽位数据,还有在测试中反应出来的显卡易用性问题。

易用性上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供电接口的设计,华硕的GTX 760

DC2OC-2GD显卡使用的是单8pin供电,供电能力跟双6pin是一样的,但是单8pin在理线上就有一些优势。此外,华硕的DC2OC和龙骑士两款显卡的供电接口的卡扣都是背向散热器设计的,插拔接口很容易,而且供电接口还带LED指示灯,未接通的情况下黄灯警示,接通之后是绿色。

华硕的两款显卡在供电接口上采用了非常人性化的设计

微星的两款显卡在供电接口上就没这么细心,插拔电线的时候会比较费劲

盈通的GTX 760游戏高手显卡使用的供电接口是水平方向的,七彩虹的两款GTX 760显卡也使用了类似华硕的反向卡扣设计,不过没有指示灯。

索泰GTX 760至尊OC+重量最高,映众GTX 760超级冰龙版体积最大,GTX 760 HOF和七彩虹GTX 760烈焰战神X(算上Air

Kit套件是1185克)也达到了1000克重量,都是比较重的显卡,长期使用的话对主板是个考验。

华硕的GTX 760 DC2OC-2GD显卡是最为小巧的,安装使用最方便,昂达GTX 760典范和盈通GTX

760游戏高手的体积重量也适中,正常使用也没什么好担心的,用户如果很介意安装兼容性问题,不妨考虑后三款显卡。

参测显卡元件用料篇(15分)

虽然NVIDIA从去年的GTX 670公版卡就开始简化PCB供电设计,但是GTX

760显卡普遍定价在1799-1999元之间,已经是比较高端的游戏卡了,厂商的非公版设计中免不了也要在供电设计上堆一把。

这次的GTX 760显卡中多数都是非公版的,供电相比公版有所强化,我们按照PWM主控、供电相数、MosFET数量及类型、电容、电感细分了一下,但是每个项目不再列出具体分值了,因为电容和电感的型号和具体性能几乎都没有公布的,根本无法量化,列出项目是为了分辨不同显卡的用料,这里的评分还是以经验和可查到的参数为基础打分的。

相对来说,索泰GTX 760至尊OC+和影驰GTX 760 HOF显卡的用料是最好的,数字供电,DrMOS或者DirectFET,8层以上的PCB,甚至还使用了钽电容和去耦电容,因此给满分没什么异议。

其他显卡的供电用料普遍要比公版的4+2相供电用料要好,华硕、技嘉、索泰还会使用定制化的元件。评分方面,参考核心供电、显存供电、MOSFET及电容、电感打了相应的分数。

参测显卡特性与附件——特性篇(5分)

在显卡性能和用料差异越来越小的情况下,显卡的特色功能就成为厂商展示独特优势的地方,特性部分给的5分权重实际上并不低,这个因素带来的差距甚至要比性能、超频还要大。

微星GTX 760 Hawk、影驰GTX 760 HOF以及索泰GTX 760至尊OC+显卡对针对超频做了改进,要么支持电压测量,要么有独特的超频模块,Hawk的散热器还支持自动除尘,当然微星的afterburner软件是用过的超频软件中一直比较强大,界面也比较容易使用,搭配自己显卡时还有多余的三重加压等优势。

七彩虹的显卡一直支持双BIOS,这个功能也比较方便,不过实际测试这两个BIOS版本和参数都是一样的,更多的是用来备份。当然,烈焰战神X还支持Air

Kit外置散热器套件,此前的显卡测试中就有见过这个Air Kit,只能说有新意,对实际散热影响并不大。

盈通的GTX

760游戏高手是这个价位中唯一一款搭配4GB显存的,其他显卡都是2GB的,如果你对显存容量比较看重(使用高分屏或者AA开得多),这个显卡还是挺有吸引力的。

参测显卡特性与附件——附件篇(1分)

附件评分只给了1分,大部分显卡在这一点上都是中规中矩,除了必备的驱动光盘、说明书和保修卡之外,多数也都根据自家显卡的电源接口情况附送了电源转接线,有6pin转8pin的,也有大4pin转6pin的。

评分方面,以DVI转接头为分界,没有这个的差不多只能得0.5分,赠送的比较丰富的就能拿到1分,其实附件最慷慨的是影驰GTX 760 HOF名人堂和七彩虹GTX

760烈焰战神X,前者不仅有HDMI-DVI转接头,还有mini HDMI线,还有卖萌的折纸玩偶,后者还送了多功能工具包。

其实可以考虑的地方还有包装,厂商在外包装上也要花心思和成本的,不过这个对消费者来说就没什么影响了,没谁会从外包装如何就来判定显卡好坏吧。

参测显卡规格得分汇总(满分35分)

前面比拼的主要是显卡的规格与特性部分,不涉及什么数据,先汇总规格、特性方面的得分如下。

影驰GTX 760 HOF、索泰GTX 760至尊OC+、微星GTX 760 Hawk总分位列三甲,他们普遍在供电、外观及特性上得分较高,内外兼修。

测试平台及说明

小编常用的测试平台使用的是振华SF-1000机箱和振华1000W电源,虽然这两个东西很不错,不过振华的机箱、电源在日常生活中的代表性实在太低了,因此本次横评更换了平台。机箱换成了先马领秀,电源换成了巨能青龙700W白金版,当然硬件平台还是沿用了之前的Core

i7-3770K和Z77主板,这样可以保持数据的共通性。

3D性能测试及评分——15分

这一次参加横评的都是GTX 760显卡,基本上都是2GB显存的,虽然核心频率有所区别,不过整体差距并不大,性能测试中我们将测试项目简化到1个——3DMark

Fire Strike场景,因为具体的游戏中帧数差距可能会更小,特别是手动测试的一些游戏,所以只保留一个基准3D测试就够了。

由于GPU

Boost的存在,虽然显卡的基础频率从980到1137MHz都有,但是3DMark场景中大部分显卡都能维持比较稳定的频率,下面的表格中也将3DMark中的稳定频率标了出来,高频率的普遍能达到1228-1241MHz,公版频率或者默频较低的也有1071-1215MHz,导致显卡的实际性能差别并不大。

评分的依据依然是FireStrike场景的总分(虽然GPU单项更精确,不过脱离了CPU的影响也谈不上完整的3D性能),这里和超频项目中的分数都做了平方化处理以拉大差距。

频率最高、性能最强的显卡主要是索泰GTX 760至尊OC+、华硕GTX 760龙骑士、微星GTX 760 Hawk、影驰GTX 760 HOF、技嘉GTX

760 OC和七彩虹GTX 760烈焰战神X,他们的基础频率都达到了1111或者1137MHz,实际加速频率在1215-1241MHz左右。

当然,剩下的显卡默认频率比较保守,3D性能比前面几款显卡略低,不过整体差距依然不算大,最好与最差的只有2.3分差距,这还是二次方化之后的结果,实际测试分数中差距最多只有8%,对游戏性能谈不上多大影响。

参测显卡散热测试——10分

散热测试在先马领秀机箱内进行,安装了2个前置12cm风扇和1个12cm后置风扇,室内空调温度,环境温度在23.5-24°C左右。温度测试的结果是以线性结果计算的。

监控温度用的是GPU-Z软件,待机温度是开机后5min后转速和温度稳定之后测得的,负载温度选择的是3DMark的图形负载循环测试,这个和实际游戏的负载比较相近,记录测试中的GPU最高温度和风扇转速。

待机时温度都差不多,普遍在30-33°C之间,双风扇配置的显卡风扇转速也都在1000RPM左右。

GTX 700系列的显卡使用了第二代GPU Boost技术,会根据显卡的负载、温度和功耗来决定显卡的核心频率和电压,对GTX

760来说,高负载下的温度转折点一般都是在80-83°C左右。

温度表现最好的几个显卡是索泰GTX 760至尊OC+、华硕GTX 760 DC2OC-2GD、影驰GTX 760 HOF、映众GTX

760超级冰龙版、七彩虹烈焰战神U和烈焰战神X,负载温度都在70°C以内。

这里我还想多说几句,对散热(包括后面的功耗和噪音)测试大家也要辩证地看,从GTX

760的发热来看,双风扇散热器都可以轻易镇压得住,温度的高低主要还是看厂商是如何平衡频率、功耗、噪音,并不简单地归结于散热器性能好坏。

比如华硕的两款显卡,DC2OC的温度比GTX

760龙骑还要低,但是后者的频率实际上比DC2OC高了90MHz。微星的Hawk和Gaming显卡温度比较高,但是这两个显卡几乎是转速最低的,噪音非常低。

上面这个表格记录的是3DMark 11负载下的显卡风扇转速、电压、整机功耗和温度,可以参考下,这样有助于玩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显卡。

参测显卡功耗测试——5分

参测显卡的整机功耗测试依然有待机和负载功耗两个状态,跟散热测试时的情况是一样的。由于是原始数据是整机功耗,并非单一的显卡功耗,计算分数时为了更真实地模拟显卡功耗情况,待机功耗计算时会在原始值上扣除40W,负载功耗减去100W,这样会更近真实的显卡功耗,这里的计算也给功耗最低的计满分,其他显卡依次计算得分,下面表中的功耗为整机功耗。

待机功耗差距不大,普遍都是在63-65W左右,不过索泰GTX 760至尊OC+和影驰GTX 760 HOF达到了72W和74W,高于其他显卡的水准。

负载功耗中,昂达GTX 760典范版是最低的,只有187W,因为它在电压和频率此时也都是最低的,其次是微星GTX 760 Gaming和索泰的GTX

760至尊OC+,都在200W内。功耗较高的显卡达到了222-223W,整机功耗比最低的几款高了10%左右。

参测显卡噪音测试——20分

噪音测试还是用了这套平台,不过量化成具体的分贝值了。使用静音室要求太高了,我们选择了晚上10点之后的办公室环境,关闭了机箱风扇和HDD硬盘,CPU风扇转速降到了600RPM以内,室内背景噪音在41dBA。

此时机箱不能封闭了,我们将LIZHI LZ824分贝仪测量置于显卡风扇正下方1cm处,记录显卡在待机和负载下的分贝值。

即便是使用了分贝仪,测试时噪音值也是不断变化的,会有波动范围,同样的情况下45分贝和46分贝的噪音在听感上是没什么分别的,因此使用线性对比意义不大,我们还是分成几个噪音区间来打分:

待机状态下,35-40分贝给4分,41-45分贝给3分,46-50分贝给2分,51分贝以上给1分。

负载状态下,45-50给16分,51-55分贝给12分,56-60分贝给8分,61分贝以上给4分。

待机状态下差别并不大,都很安静,区别主要在负载状态下,微星GTX 760 Gaming、Hawk和映众GTX

760冰龙版显卡转速都比较低,在1500RPM内,盈通GTX 760游戏高手则是单风扇,这几款显卡噪音都比较低。

这里的噪音测试记录的是原始值,而且显卡噪音最大化的情况下测得的,但如果是装机使用的话,这12款显卡没有一款是噪音不能接受的水平,正常使用中还有环境噪音和机箱背景噪音,这时显卡的噪音就没有这么大的差异了,评测中大部分显卡在高负载下运行都是很安静的,影驰GTX

760 HOF、昂达GTX 760典范、七彩虹GTX 760烈焰战神U才能在贴近机箱时听到一些风扇声,噪音对大多数GTX 760显卡来说并不是大问题。

参测显卡超频能力测试——15分

对于喜欢折腾的玩家来说,GTX 760显卡还有最后一项大考——超频能力。由于此次参测的显卡都是GTX

760核心的,所以超频方面不能再以超频幅度来计算了,我们还是以超频后的性能来计算,并作二次方处理。这样一来,超频的频率越高,性能也会越好,反应在性能上的得分就会越高。

超频时让人又爱又恨的就是GPU

Boost加速了,由于加速频率是以13MHz为一个步进的,所以比较基础频率提升已经没什么意义了,这里给出的是3DMark中的实际运行频率。此外,显存频率对核心频率也会有一定影响,基于以往的超频经验,这里显存频率默认只超200MHz(GPU-Z显示就是1701MHz了),如果核心频率能超得更高,之后才会继续提升显存频率。

超频表现最好的是映众GTX 760超级冰龙、微星GTX 760 Hawk和技嘉GTX 760 OC

v2.0版,其中映众冰龙表现最猛,核心都能达到1384MHz的情况下显存还能达到1900MHz。

微星GTX 760 Hawk搭配afterburner软件的话在超频上确实有自己的优势,测试中的12款显卡核心电压显示都是能加12mv的,但是只有GTX

760 Hawk加了12mv电压之后是有效的,其他显卡的核心电压最高依然是默认的1.175或者1.2V,Hawk可以达到1.212V。

Hawk还是唯一一个能加显存电压的,不过1900MHz的显存频率也不光是它一个显卡能达到的,这一点只能说有优势,但是不那么绝对了。

更新:以上说的是软件超频的情况,实际上索泰GTX 760至尊OC+和影驰GTX 760 HOF都是有外置超频模块的,可以手动加压,索泰还赠送了数据线,影驰的就没有,所以测试中也把外置加压的情况补充了一下,索泰的GTX 760至尊OC+可以通过OC Plus模块给核心和显存加压,超频能力比单纯的软件超频确实有提升。

参测显卡的超能指数

汇总了所有显卡的评分数据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显卡的超能指数。

微星的GTX 760 Hawk以89.3分位居第一,它的性能、超频、静音上表现很不错,规格上也是排名第三位的,各方面的性能很均衡。

索泰的GTX 760至尊版OC+显卡以88.4分排名第二,这个显卡性能强,供电用料YY,温度低,还有专用的OC

Plus超频模块,实测显示对超频能力确实有帮助,土豪金的配色也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影驰GTX 760 HOF显卡排名第三,它的规格得分是最高的,性能及散热表现也非常好,不过在噪音上达不到最好的水平。

七彩虹的GTX 760烈焰战神X其实在性能、超频、温度等重要指标上并不输GTX 760 Hawk、索泰GTX 760至尊OC+等显卡,只是在规格上略微失分,这显示七彩虹在显卡的特色上还需要下一点功夫,Air

Kit空气套件对温度有一定的改善,不过欠缺实用意义,独立的热管散热器对空间也有一定要求。

华硕GTX 760龙骑士、技嘉GTX 760 OC v2.0、微星GTX 760 Gaming、映众GTX

760超级冰龙版位列第二集团,他们的超能指数其实不相上下,不过每个卡多多少少都有一项明显的不足,GTX 760龙骑士这次的超频表现一般,映众GTX

760超级冰龙超频能力强大,不过体积重量上显得太过笨重,GTX 760 Gaming频率上比较保守,特色功能不多。

昂达GTX 760典范和盈通GTX

760游戏高手显卡在设计和功能上比不上其他显卡,他们走的可以说是另一条路线,典范是纯公版产品,研发成本低,还可以迎合一些公版控玩家,性价比也非常高。盈通GTX

760游戏高手频率也很保守,不过它是这个价位中唯一搭配了4GB显存的GTX 760,其他厂商的GTX

760普遍在2000元或以上,4GB大显存对一些用户来说也会有独特的吸引力。

参测显卡的性价比指数

超能指数反应的是显卡自身的性能、规格素质,性价比指数可以反应出显卡在此超能指数下的性价比,我们考虑了显卡的售价和质保时间。

显卡的报价通常有官方价、渠道价、京东价(B2C)和淘宝价(B2C和C2C)多个情况,在这个网购时代我们完全可以选择网上购物,因为电脑城的报价大家都懂得。京东和淘宝就是两个最典型的代表,京东现在已经不以性价比为特色了,不过在送货速度和售后等用户体验上要比淘宝略好。

前面的规格表中我们已经把京东和淘宝价格都标明了,但是衡量再三,我们最终以淘宝天猫上的成交量最大的报价作为性价比指数中的售价参考,因为京东上的价格相对更高,而且不是所有显卡都在京东上开卖,选择高价的京东无法避免一个困境:同样的产品进行网购,为什么不选价格便宜的?

截至发稿前,微星的GTX 760 Hawk售价是1899元,再加上它的三年质保和最高的超能指数,性价比自然也是最高的。

索泰GTX 760至尊版OC+在淘宝天猫和京东的主流价格都是1999元,性价比指数为84.1位列第二。微星GTX 760

Gaming淘宝天猫价为1789元,当然还有一些是1699元成交的,性价比也很高,排名第三。

映众GTX 760超级冰龙版在淘宝上卖的很火,实际性价比也很高,以81.9分排名第四,前提是你不介意它又大又重。

在接下来就是技嘉的GTX 760 OC v2.0显卡了,性价比指数为79.4。

谈到价格的话,华硕的显卡就不占优势了,虽然我个人对体积重量最小的GTX 760

DC2OC-2GD很满意,不过它的频率、性能并不突出,价格也有1799元,追求性价比的话确实没优势。当然,华硕的显卡质保内容更详细,售后是一个优势。

公版的昂达GTX

760典范在这里是最吃亏的一个,因为天猫上它没什么促销,在京东上其标价也是1699元,但会赠送200元京券,这对常在京东上买东西的玩家来说就相当于售价只有1499元了,比其他显卡有200-500元的优势,这样的差距甚至可以逆转用户的选择,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考虑到这两个差异,我们将200元京券折算成100元扣除,性价比计算中其价格视为1599元。

参测GTX 760显卡点评及评奖

基于参测显卡的超能指数和性价比指数,我们选中了三款最值得推荐的显卡。

微星GTX 760 Hawk显卡获得推荐金奖

微星GTX 760

Hawk在超能指数和性价比指数双双位列第一,这款显卡在3D性能、超频、静音、特色功能上出类拔萃,同时也没有让人难以接受的缺点。如果微星能在供电接口设计上更加人性化一些,这个显卡的表现会更完美一些。

索泰GTX 760至尊OC+显卡是之前的至尊OC版本的升级版,外观上迎合了高端玩家需要YY的心理,而且核心频率也从1085MHz提高到了1137MHz,性能强悍,而且这款显卡是唯一一个在拷机状态下也能保持1241MHz高频率运行的显卡,此外它在供电用料、温度上表现也值得称赞。

这款显卡的超能指数和性价比指数都位居第二,各项指标也非常均衡。

微星GTX 760

Gaming使用了Hawk一样的散热器,配色略有不同,虽然默认频率较低以及特色功能、超频性能不如Hawk,但是这款显卡最大的优点是静音,拷机负载下转速也维持在1500RPM内,运行非常安静。

这款显卡的超能指数位居第五,性价比指数位列第三。

参测的显卡有12款,评奖只能从优选择,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其他显卡就不好,实际上他们同为GTX

760核心,无论性能还是温度、功耗上的差距都不算大,而且有自己的优势,超能指数和性价比指数虽然具备指导意义,但是每个人的选择和要求都不一样,并不能一概而论。

以昂达GTX 760典范为代表的公版显卡虽然各方面中规中矩,但是价格却是优势,特别是有活动的情况下,昂达GTX

760典范在京东上售价也是1699元,但是常年送200京东券,这对常在京东购物的玩家来说相当于只要1499元就能买到GTX

760显卡,要比其他显卡节省200-500元,对预算有限的玩家来说这个价差足以逆转其他性能、超频上的差距。

影驰的GTX 760 HOF在外观和接口设计上独树一帜,针对高玩的供电用料及超频模块也可圈可点,频率和性能也是拔尖的,规格得分最高,不过在温度和噪音的平衡上过于倾向前者,导致噪音得分一般。如果你喜欢更独特更引人瞩目的显卡,那么它也非常值得选。

映众GTX 760超级冰龙版版在淘宝上一直很火,销量比其他显卡都要高,虽然使用的是GTX

680的公版PCB,但这款显卡在超频上碾压其他显卡,性能也很靠前,温度也低,如果用户不介意它略显笨重的体积,映众GTX 760超级冰龙版一样是非常超值的选择。

华硕的GTX 760龙骑士和GTX 760 DC2OC-2GD在价格上没什么优势,这是华硕显卡的老问题了,但是GTX 760

DC2OC在所有显卡中体积最小,散热能力不俗,而且接口设计最为方便,淘宝售价1799元,如果用户的机箱空间比较小,这款显卡更显珍贵,而且华硕显卡在质保上一直让人放心,这么多网站上是为数不多明确支持全国联保的。

还有技嘉的GV-N760OC 2.0版,同样是三风扇,技嘉显卡就要比映众GTX 760轻薄的多,超频、性能、温度表现也不比它差。

七彩虹的GTX 760烈焰战神X在超能指数上排名第四,性能、功能、温度等指标上并不比其他高阶卡差。盈通的GTX

760游戏高手售价只有1699元(官方天猫价,第三方甚至有1599的报价),而且是此价位上唯一一个搭配4GB显存的,这都是非常吸引人的卖点。

相关推荐